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山西非遗青年行:古老非遗与活力青年的“双向奔赴”

2023-09-19 17:50:18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0 责任编辑:admin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三晋大地,不仅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也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更是山西从脱贫到致富的振兴“密码”。

今年7-8月间,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继续联合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团,扎根三晋大地,围绕晋北——晋中——晋南三条路线,打造了“行—说—研—创”一体化研学流程,旨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责任担当,为三晋非遗重焕荣光注入“青”力量。

“青”身实践 为非遗传承注入“青力量”

以获批共青团中央“圆梦工程”和“笃行计划”为契机,在践行“两个相结合”的深入推进下,百余名“山西非遗青年行”通过“线上+线下”共研共学的方式,深入省内10余个县市,走访非遗项目50余处,采访非遗传承人20余位,并通过多种方式多元化记录了实践日程。队员们白天采访非遗匠人、领略非遗风采,晚上整理录音、制作手账,形成近20万字的文字稿。为促进非遗传播、普及非遗知识,制作和推出手账、视频20余篇,多次荣获实践地正向评价与有效反馈,多位传承人为团队亲笔题词,受到学习强国、大学生网报等多个媒体报道共11篇,实现了创新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探索。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非遗对话,与传承人交流,品非遗“味”、寻非遗技。经过数日的走访与学习,在“没看够”、“没玩够”、“没学够”中队员们充分感受到浓浓的非遗味道,相信非遗将会在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路上走得更远。

青创+非遗 引导山西青年接力创新

团队定向开展了“非遗青年研创”活动,把学习、生活直接“搬”入调研一线,与非遗传承人成为“新邻居”,探索非遗打破“现代化”困境的新路径,助力非遗发展“生生不息”。研究生队员们自制调研问卷,一户一户、一家一家实地走访,与村民用心“唠非遗”,寻找多元开发路径,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带着成果返校,以“山西非遗青年行”为抓手,孵化了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两项,省级创新项目两项,校级创新项目三项,形成非遗相关论文三篇,形成引导青年走进非遗,关注大思政视野下山西非遗“活”起来的时代密码。

青言青语 奏响新时代非遗最强音

山西非遗青年说暨非遗体验展示活动后,又在山西路桥集团、山西各高校继续开展“山西非遗青年说”理论宣讲,以“青言青语”讲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一个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展现出博大精深的文明、弦歌不辍的传承。同时,团队在“山西非遗青年说”现有基础上,深入推进“学”“讲”“践”深度融合,以小马驹爱心支教团为载体,将山西非遗带入支教课堂,开展了“爱心伴读·非遗实景课堂”活动,融情乡村教育,丰富农村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其创新精神,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山西非遗青年说”理论宣讲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理论辅导,又是一次深入的思想动员,以青年青语表达青年学生与古老非遗的相遇相识,感悟非遗传承人躬身践行初心不改的匠人精神,指引青年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推动青年学生加入非遗“守艺人”的行列中,奏响新时代非遗最强音。

山西非遗青年行,我们永远在路上。(王真 刘戍梅 卫斗财)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