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科教
投稿

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非遗项目走进选修课

2023-06-14 11:28:28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0 责任编辑:admin

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厚,镌刻着独特的文化记忆。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体系中的重要场域,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内涵,体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人,助力“双减”政策在校园落地见效。今年3月,太原市文化宫(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非遗项目太原莲花落、太原传统剪纸、晋剧、张氏彩泥塑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了为期15周的常态化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张氏彩泥塑——在揉捏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彩泥塑也叫软陶,是一种低温聚合粘土,它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充分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采用揉、搓、捏等手法,并配合工具灵巧地点、切、刻、划……原本呆板的陶泥块便仿佛有了生命力,一揉一捏一撮间,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幻出了或调皮,或安静,或灵动,或天真的各种形象。

非遗·剪纸——在镂空中体验中国纹样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它继承着各民族历代祖先的智慧、才华和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根,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一把把小剪刀在灵巧的小手中快乐地舞动着,一幅幅作品活灵活现。

非遗·晋剧——在咿呀中品鉴吟唱韵味

晋剧是第一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它历史悠久,经典剧目常演不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以不同的行当、人物为基础,学习晋腔晋韵,感受角色扮演的不同。

非遗·莲花落——在说唱中诉说龙城故事书

莲花落是广泛流行于山西各地的古老曲艺品种,别称“晋中落子”。20世纪以来,其发展和演出以太原为盛,在其他地区相继衰落,故又常作“太原莲花落”。它不但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口才和表演能力,还能强化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全面锻炼右脑形象思维和左脑的平衡思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血脉,更需要活态传承。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将持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深度挖掘其新时代育人价值,助力培养拥有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阳光中国娃。

文字:武旭慧

图片:武旭慧

审核:阎志华

来源: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