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文化
投稿

《中国文物报》专题 丨 开拓创新,让晋祠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

2022-12-18 13:44:49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323 责任编辑:admin

开拓创新,让晋祠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

三晋大地、并州古都、汾河水畔、悬瓮山下,有一座千年古祠,祠内古木参天,清泉遍布,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点缀于山光水色之间,风光古朴秀丽,意蕴深厚悠长。这就是蜚声中外的名胜古迹——晋祠。

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期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说明晋祠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跨越最久远、最具有代表性的祠庙式园林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晋祠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存有宋代建筑代表作——圣母殿等宋元明清民国建筑98 座;宋代彩塑典范——侍女像等宋元明清塑像110尊;宋明清壁画907平方米;唐太宗李世民御书御制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唐代华严经石刻祖本等碑碣448通;宋铸铁人等铸造艺术品37尊;宋代的巨额牌匾——显灵昭济圣母等楹联牌匾219幅,周柏、汉槐等千年以上古树31棵;馆藏文物10037件(套)。此外,晋祠还留存李白、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历代名人诗词歌赋400余首;剪桐封地、豫让刺赵、水母传说、铁人传说、三七分水等流传数百上千年脍炙人口的典故传说数十个;晋祠古庙会等传统民俗节日10多个。这里以儒家文化为主,佛、道及民间宗教兼容并蓄,交相辉映;悬瓮山、难老泉、古建园林浑然天成,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晋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人文景观。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这是中国近代著名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刘大鹏给晋祠的最高评价。晋祠是晋文化的重要集约载体,千百年来守护、传承和滋养着三晋文明,晋祠的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有多少国宝期待着世人打开尘封秘密、重现璀璨光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按照太原市文物局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文物活化利用的具体实践要求,让晋祠文化遗产活起来、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公众、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晋祠博物馆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面向公众全年常态化、综合性地开展各类文化传承和体验活动,包括传统节日、纪念日、节假日系列主题晋祠文化展演,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活起来、走出去晋祠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活动。

依托传统文化 深耕服务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晋祠博 物馆依托历史文化优势、结合节日习俗,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精心设计系列文化宣讲 活动,让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在讲解中加入节日“特色”,为游客普及节日由来、习俗及传说故事,同时精心设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线上线下专题活动,结合博物馆文物和展览优势,带领公众体验节日习俗、增强文化自信。

2022 年春节期间,晋祠博物馆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活动,包括“一年一度‘话’年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国传统“年”文化快闪影片等,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感受中国的“年味儿”。端午节期间,开展的“粽情端午”活动,通过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居住地,拍摄短视频在抖音、博物馆公众号发布等方式推介晋阳的端午文化,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中秋节期间,特别推出“寻味中秋”沉浸式游园主题活动,让游客通过欣赏民俗表演、收集博物馆印章,寻找晋祠“三大名匾”“三大国宝建筑”“三绝”等活动。同时,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增加了投壶、蹴鞠、射箭等传统游戏,让他们在领略古老游戏魅力的同时,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礼让与虔敬、懂得以君子之风相处,并了解这些传统游戏的起源与发展,在娱乐中感受浓浓的中秋韵味。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青少年非遗体验活动

古朴庄重、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稳如大殿、巧似凉亭的金代建筑——献殿,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栩栩如生的宋塑侍女像、苍劲挺拔的周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这些晋祠的核心景观早已闻名遐迩,但同时让大家津津乐道又一代代口口相传的还有水母娘娘的传说故事。“水母娘娘的故事”于2008 年被评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晋祠博物馆大量收集整理有关水母娘娘传说的资料,并将其改编成情景剧,不定时在晋祠景区上演,尤其是每逢“五一”“十一”及“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周末等节假日,博物馆都会为广大游客献上具有晋祠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更加生动地为游客演绎这段反映劳动人民勤劳、 淳朴、善良的传说故事。此外,讲解员还自编自导一些具有晋祠文化特色的节目,如舞蹈《清平乐》《相和歌》《礼仪之邦》、朗诵《历代名人咏晋祠》《太原赋》、快板《守望家园》,以及以文博楷模樊锦诗为原型创作的诗歌《坚守》,通过讲解员的朗诵,让更多人了解文博工作的艰辛,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还与太原市话剧团合作编排“剪桐封地”“三家分晋”“晋祠铁人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与晋祠之铭并序碑”等极具晋祠文化的小剧目,在景区实景演出。这些原创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推动晋祠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国庆节文化惠民演出

文化惠民演出《清平乐》

文化惠民演出《礼仪之邦》

构建参与载体 细化服务层级

博物馆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晋祠博物馆平均每年免费接待青少年十万余人次,开展青少年志愿讲解300余次,这为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载体。

2016年底,在太原市文明办的大力支持下,晋祠博物馆开设了“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实践基地设有晋祠侍女彩塑复制品、晋祠圣母殿模型、历代斗拱模型、榫卯木构件、滴水瓦当、活字印刷模具等,全年安排老师为孩子们进行讲解和辅助体验活动, 让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动手参与实践,组合斗拱模型的木构件、体验活字印刷术、制作滴水瓦当拓片、DIY 团扇等。通过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宣传和实践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心灵中埋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粽情端午”短视频

今年,晋祠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特别推出了各类线上活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开展了剪纸、面塑等专场教学线上云课堂活动;“五一”期间开展了“诵晋祠古韵·传千年书香”线上朗诵大赛;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活动;端午节推出云课堂“文博之桥”——《粽香情里话端午》活动;中秋节举办的“指尖上的中秋节”活动,为孩子们讲述中秋节习俗及月饼、花灯的制作工艺,并现场教孩子们制作黏土月饼和花灯;国庆节推出的“爱祖国,传薪火”——线上云课堂活动,线上讲解活字印刷的来历及古建筑构建中滴水瓦当的作用;面向青少年组织开展的“晋祠国风文化青少年节目展演”,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少年提供展示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宣传晋祠文化,还制作了“营造之晋祠”“彩塑的制作工艺”“中华传统服饰——宋服”等研学课程,通过动画、视频和老师的现场讲授与互动,更加生动形象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度。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激发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兴趣的同时,彰显了晋祠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

加大外宣力度 延伸服务触角

“晋心远扬”文化宣讲的足迹不只停留于馆区内部,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出去”活动,成为文明的传承者。今年7月,太原、忻州、晋中三市文博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活动在晋祠博物馆成功举办,对晋祠、五台山、平遥古城等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推介,联合打造文博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此外,晋祠博物馆还先后走进源缘圆老年公寓、晋祠小学、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校、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学校、山西省青年干部学院、娄烦下龙泉村、康培集团、太原市卫星发射基地等,为他们送去自己编排的富有晋祠特色的节目和精心挑选出来的精美书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进军营宣

走进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宣讲

作为“沉浸式”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近年来晋祠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批设计精巧、内容经典的展览:“晋祠祠庙园林 之典范”“晋祠铜镜展”“晋祠折扇展”“晋祠历代名碑拓片展” “董寿平书画展”“傅山书法展”等,而且全部上线,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大餐。

今年,晋祠博物馆创新传播形式,利用官方公众号和抖音平台等大力开展网上宣教活动,设计策划并拍摄“藏在博物馆里”系列之《藏在博物馆里的古树名木》,为公众介绍不 一样的古树知识;《博物馆里的国宝碑刻》线上讲授《晋祠之铭并序》和《华严石经》;《乐游晋祠以礼相伴》为游客展示游览晋祠的正确方式;《博物馆里的清官廉吏》讲述了三晋大地广为流传的精彩故事;《美丽中国》结合当今时代热潮将晋祠博物馆的美景通过新形势呈现出来;拍摄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晋祠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系列微视频,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打造品牌力作 提升服务质效

“国风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折射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和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晋祠国风文化节作为山西国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凸显“融、新、精”三大亮点。其中,第三届晋祠国风文化节,以“国潮”为契机,深挖晋祠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感的文化盛宴,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晋祠、太原、山西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文化节主要包括晋祠国风展演、“文化赋能创享生活”——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文创产品特展、“山西国家级非遗特展”“我与晋祠古建有个约会”主题国风游园、 “我是朗读者”晋祠诗词朗诵大赛、晋祠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晋祠国风互动体验等10个单元。此外,还加入了更多的亮点活动。如由讲解员自编自演的舞蹈《宋塑华裳》,以晋祠圣母殿内宋代侍女为原型,完整地再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场景, 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工作人员还化身李白、范仲淹、欧阳修,精心编排了诗朗诵《晋遇》,唐宋大咖相遇晋祠,吟诵其描写晋祠的诗词,吟诗忆友,在晋祠上演“一眼千年”;展现晋祠核心文化之一的“晋祠祭祀文化表演”;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与互动,以及晋祠民乐表演、秧歌戏表演、新派晋剧折子戏表演等。此外,还增加了蹴鞠、投壶、射箭等国风互动体验活动,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舞蹈《宋塑华裳》

职工扮演李白朗诵《晋遇》

祭祀文化表演

统体育活动——投壶

在此次文化节上,由晋祠博物馆联合沿黄河7 省14 家文博单位共同发起的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旨在打造黄河流域中华人文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加强黄河流域沿线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联盟的支持下,晋祠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文化赋能创享生活”——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文创产品特展,200余件(套)文创精品在晋祠浮屠院展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

可以说,晋祠国风文化节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是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为讲好晋祠故事、太原故事、中国故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作为承载民族精神与文明底蕴的文化遗产,其合理的活化利用能够有效发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方面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依托晋祠文化,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增强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走出一条具有晋祠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文物报

文/邱萍 樊晓静

图/晋祠博物馆

编辑/信息网络部

转载:中国晋祠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