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文化载体,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碑刻在我国起源很早,商周早期碑刻就已经出现了,还担当了重要的使命。如官方的诏书文告碑、民间的修桥建庙碑、乡规民约碑、地界契约碑、祈福求雨碑、家族祠堂碑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天龙山历代的扩建、修缮过程中,也不例外。天龙山曾经保存了大量的石刻题记,这些石刻是研究天龙山人文历史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的重要实物史料。从天龙山现存洞窟结构形制、碑座题刻遗迹以及史料记载来看,天龙山自东魏开始,北齐、隋、唐、北汉、金、元、明、清历代都留有珍贵的碑刻题记。
现仅存有 11座碑刻。即凿刻于:隋开皇四年的《石室铭》、唐景龙元年的《大唐勿部将军功德记》(仅残存首部一角)、北汉广运二年的《北汉英武皇帝新建天龙寺千佛楼碑记》、明嘉靖四十四年的《天龙寿圣寺碑记》和《重修天龙寿圣禅林碑记》、明万历八年的《天龙石洞碑记》、明万历二十三年的《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明天启五年的《天龙寺重赎稻地石碑记》、清康熙三十九年的《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这些碑刻中虽然有些已残缺不全,文字漫漶不清,难以通读,但经参校有关文献勘正。
天龙山石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早已为世人所重。碑刻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碑刻如我们所熟知的《史记》等史书一样具有记忆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弥补了史书记载不足的重要历史事件的一些碑刻,更是充实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块碑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因而具有了历史记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碑刻不仅记载了大量社会日常的历史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歌颂和记载了伟大历史人物的功德,这样的历史记忆是铸就我们民族之魂的重要源泉和基因。绵延不绝、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功德碑是我国古代碑刻中非常令人瞩目的一类碑刻。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和重要殿堂庙宇旁往往都树立有功德碑,它们记述了各个地方涌现的古代圣贤和英雄,使之与山川大地一样永远为我们华夏儿女所记忆和崇敬。历史的目的是使伟大事迹和重大事件的记忆永存,我们的历史需要这样的记忆,今天的时代仍然需要有这样的历史记忆为我们照亮民族前行的方向。
由于碑刻的历史记忆如此丰富,承载了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因此,一些重要的碑刻甚至成为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符号。一块块充满历史记忆的名碑往往就是一部部值得细细品味和回望的文化史。经过历代的沧桑变迁,这些碑刻成为了我们民族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历史见证,给予后人无尽的启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