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纪念馆,位于晋祠博物馆内,穿过胜赢楼,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回廊式四合院建筑。傅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是一位具有巨大影响的坚持民族气节而受到人民爱戴的人物。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是一座清代四合院格局建筑。取士庶同乐,百姓同乐之意。后因“同乐亭”损毁严重,1964年在原“同乐亭”旧址扩建重修,并更名为“傅山纪念馆”,成为陈列展览明末清初时期山西著名人物傅山先生的主题展馆。
展览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一)傅山生平。①家世与家教;②赴京请愿;③奔走反清;④朱衣道人案;⑤松庄隐居;⑥拒绝征辟。(二)傅山的思想和学术成就。①傅山的爱国主义思想;②傅山的哲学思想;③傅山的治学精神和诸子研究;④傅山的文艺思想和诗文;⑤傅山书画;⑥傅山的诊术和著作。(三)傅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据《晋祠志》载,刘大鹏在丙午年四月,还为同乐亭拟了一副门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上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谓乐声相和,后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响应。“千秋”形容岁月长久。“千秋节”,始于唐玄宗,为皇帝的诞辰(玄宗生于八月初五)。整个上联意谓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的人,应互相理解,精诚团结,求同存异,与天下人同乐。
下联的“乐”,指快乐,欢乐。乐为长寿之源,故“乐不可无。”但又“乐不可极”,即喜乐、享乐不可过度。《礼记•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后指做事不可超出一定的限度。这副长联,写作艺术技巧很高。作者将“同乐”二字嵌于联中,顺读、左右横读,“同乐”二字相连反复出现了四次,上联“同乐”二字中间间隔二字,出现三次;下联倒读出现一次。在一副联中,出现这样多的嵌字十分罕见。且意义明确,主题鲜明,使“同乐亭”的命名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其曾祖傅朝宣移居太原阳曲(今太原北郊)西村。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中秀才,20岁试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享年七十八。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道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中医学家。其治学和书法相关的涉及文字学、训诂学、金石学、书法理论等,创作长于隶书、楷书、行草,独自成家,影响久远。
袁继咸,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整顿三立书院学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极重于文章、气节的教育,对傅山影响颇深,傅山亦以学业精湛、重节气得意于袁氏门下。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崇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他赞扬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统治者视作洪水猛兽的李贽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士的文风。对明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龌龊,是有清醒的认识。
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为逸品之列。
《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者。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傅山历经明末求学、明清国变、出家为道、抗清入狱、游历四方、鬻书行医、注经讲学,晚岁获授内阁中书舍人,却甘为布衣。曲折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其博综诸学,多方造诣,成就颇著盛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