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阻碍之一,为了通过合理的“穿针引线”,破解“小马拉大车”等影响基层治理的难题,让政策落地生根、部署开花结果。营盘街道紧紧围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区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过减轻基层负担,充实基层力量,完善基层治理三项“实招”,切实让“车载”更轻,“马力”更足,方向更明。
“微信工作群减少了,工作注意力也更集中了。”随着72个冗余微信工作群的解散,不少基层干部都有了这样的感觉。为将基层干部注意力集中在具体业务工作中,避免工作重复布置,“作业”重复收取,陷入频繁“收到请回复”的循环窘境,营盘街道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能减则减”的原则,对所有微信工作群进行了整合优化,对一些失去功能或可建可不建的工作群组进行撤除,避免“一事多群”,既减少了无效而重复的沟通,也让基层干部可以集中精力去深入群众中干实事、干真事、干好事。
“挂牌规范了、明显了,办事也更便利。”随着21个社区的挂牌规范工作的完成,不少居民对这样的便民工作纷纷点赞。为方便居民办理业务,避免“找错门”的尴尬,本着“一目了然”的原则,街道认真对照落实《村(社区)标识牌内容及悬挂位置参考指引》相关要求,对18个城市社区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识牌进行了规范整改,3个村改居社区增挂了经济组织标识牌,其余标识牌全部清理。大门周围清爽了,群众办事的效率也提高了。
“有想法,有干劲,但是缺帮手。”在街道开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专项调研时,这是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一个情况。为乘上“小区党建”的快车道,推进基层治理的不断精细化,全街道283个小区各取其才、各显本领,通过夯实小区(网格)党支部领导,推动居民自治,小区资源共享,驻地单位共建的“1个核心+3个基础”模式,破解小区治理难题。比如昌盛双喜城小区党支部建立的“五步走”协商议事机制,解决了小区建立非机动车棚的难题;统建宿舍小区党支部完善的“135党建联建”治理模式,解决了群众活动场地不足难题;山印小区建立的“443”小区工作法,解决了小区垃圾清理运输难题。
为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依托“大党建”模式,完善“三清单”,形成了80个共建项目。街道党工委组织相关商圈管委会、茂业天地、阳光数码港及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召开综合整治协调会,对亲贤街和南内环街商圈进行了整治。平阳路三社区打造“1+N”党群服务矩阵,配套建立“三步七法”。选拔44名党员、116名群众担任“两长四员”,充实治理队伍。建立党群联席理事会,形成居商融合一体化治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让政策落地更加平稳,基层干部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街道在原有的街道领导包联社区、社区干部包联小区的“单线程”包联模式基础上,推进街道机关领导干部与158名社区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包联283个小区。依托小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199名党员干部联系282户离退休党员、困难家庭,点对点开展为老党员送学上门、帮扶困难家庭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为明确社区干部工作职责,避免出现因职责不明而导致的扯皮拖沓等现象。街道根据《村(居)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指导目录》《村(居)组织协助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明确了社区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和协助服务清单,制定操作规程,明确办理条件和流程,确保各职责事项有序运行。
“大车超载”变“轻车简行”,干事自然快,“小马无力”变“超级马力”,效率自然高。随着各项好办法、新模式的有效运行, 卸下重担、减轻压力的营盘街道基层干部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更足了,全力将基层治理的“好点子”“巧办法”着手落实下去,大家一手抓好上面的“线”,一手抓好手里的“针”,努力编织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小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