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是太原市近三年来遭遇的最严峻最复杂的一次疫情,多点多发频发,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小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全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主动作为,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联系就近社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志愿力量。小店蓝天应急救援队、蓝天救援潇河队及先锋救援队等社会组织,立即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报到,主动请缨,发挥专业优势,配合区疾控中心和相关街道、社区,对涉疫重点风险场所开展防疫消杀。
12月2日,先锋救援队的队员陈幼君和他的同伴统一身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手持消杀喷雾机来到山针社区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严格按照消杀操作要求对楼道环境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杀。陈幼君扛着30多公斤重的消杀机和消毒液对楼道进行逐层消杀,两个单元,每单元六层,一趟下来,整个人累得说不出话,缓了半天,他才说出一句“心脏负荷太大了”。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常态,他们常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工作到深夜。
先锋救援队有队员30余人、志愿者200余名,针对本轮消杀,救援队共出动队员15人、车辆三辆,消杀频次达到了360余次,总计时长90小时,总计消杀面积达到186万平米左右。
田泽民是先锋救援队的队长,家中有刚做完手术的爱人和两个较小孩子的他,在这次疫情中毅然冲锋在一线,切实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了疫情防控最前线,给队员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只要身穿队服一天我就是救援队的一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疫情不退我不退”,田泽民说道。
刘宪国是海尔工程部的一名经理,在杏花岭区居住的他接到队里的集合命令后第一时间赶到基地,整理装备、检查设备、备足补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都没来得及和家人打声招呼,只能视频安抚家人。他吃住都在队里,一日两餐多是方便面等速食品,体重骤减,但他却不以为意,他表示“只要疫情能早日退去,我们现在苦点累点没什么。”
面对疫情,先锋救援队的队员们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他们常常早上出门,夜半归队,背负着数十公斤的装备在寒风中前行,错过饭点两餐合一餐也是常事......他们发挥平时苦练的技能,用汗水筑起抗疫“长城”,为抗击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1月19日太原市部分区域实施静默管理,小店区蓝天应急救援队作为政府应急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闻令而动,积极配合,成立24小时备勤组,针对小店区域内高风险地区及阳性轨迹进行终末消杀,集结队员共31人,完成109个任务点,运输车6辆,消杀装备20台,累计人次363人次。
清晨6点,蓝天应急救援队接到任务通知,对阳性感染者轨迹所涉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杀。接到任务后装备组第一时间准备物资,登记记录,并由队长李宝义带队,15名有消杀证的队员携带消杀物品,前往第一任务点。队员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5小时后,休息片刻,马上又投入到第二任务点的消杀中。下午三点多结束第二起任务,返回队部,补充物资,进行装备检查,短暂休整后,又投入到第三起任务中,结束任务时已经是凌晨3点。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队员们以这样的节奏连续“奋战”40多天,最多的一天接到18个任务。蓝天救援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八到十人,组长由刘峻亮、李海斌、孟志伟三位经验丰富的老队友担任,进行每日任务安排。由于直接进入病毒环境,队员们都选择了自行隔离——吃住在队部。队部条件艰苦,没有暖气和热水,甚至早上起来洗把脸都找不到肥皂,队员们便用洗洁精凑合洗一把脸立即投入工作中。
曹伟洋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曾是一名军人,09年退役后,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一直都在积极参加队里的各项任务。他加入小店区蓝天救援队短短一年,服务时间已达700多小时,在这次疫情的消杀工作中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队友。“蓝二代”李艺吉今年19岁,是一名大一学生,在父亲李海斌的影响下,也积极加入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
小店蓝天秘书长白玲对记者说,现在队员们从事的终末消杀,比日常的预防性消杀更加彻底,消杀的范围也更大,要求队员们操作严谨,不允许出一点差错。医院、酒店和一些公共场所的终末消杀时间长,一旦穿上防护服,队员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扛着数十公斤的消杀设备连续坚持几个小时。终末消杀的消毒液浓度比平常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持续“作战”5小时以上,队员们有时会出现流泪、皮肤发红发痒、咳嗽等不适。但对于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说,从疫情开始的那一刻,就地待命就已经成为常态,他们始终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无论白天夜晚,无论何种任务,救援队的同志们始终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坚持。他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孩子眼中的父亲,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平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但众多身份里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危急时刻冲在前沿守护大众平安的普通人。
记者:赵娟 王思宇 程雪燕 尤一焱
排版:苍龙 王佩琦
来源:小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