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资讯 > 国内
投稿

守住绿水青山 带来金山银山——风峪沟太古路沿线高标准造林示范工程侧记

2021-09-13 13:40:35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1219 责任编辑:admin

远观流水近观山,对晋源区风峪沟魏家店村村民郭引贵而言,这样的生活颇为惬意——西山上的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初秋的火炬树渐渐变红,层林尽染。“风峪沟大变样了,山下的河道看不到黑臭的污水,山上的泉水复流了,喝着泉水泡的清茶,再将自家种好的梨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这样的好日子之前没敢想!”魏家店村村民全部搬到山下的新房居住,但老郭不舍得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冶北山,承包了300亩经济林,住在了半山腰,守着这座山,他的心里才踏实。

9月11日,碧蓝的天空又送来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7时许,风峪沟太古路沿线排满了送树苗上山的卡车,一株株白皮松带着圆圆的土坯,等待“体检”合格后在西山上“安家落户”。“树苗必须达标,才能运上山,这些白皮松都长到1.5米吧,胸径最少也得25厘米。”作为施工现场负责人,康培集团的郝焕青已经在这里忙碌了好几个月。

抬头望向西山,近乎垂直的山体上,几辆挖掘机忙着修复山体的破坏面,漫山遍野的新绿随风摆动,一条坑洼不平、高低起伏的羊肠小道在黄冶北山的山沟中若隐若现。“这条路是临时推出来的,主要为了运输苗木。”晋源区自然资源局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任建卿介绍,“机械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靠人背树上山。”风峪沟生态治理的难度可见一斑。

运送树苗的车辆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开了十几分钟,只能到达半山腰,找到一块平整的地方停稳后,早已等待在一旁的绿化工人曾位平和工友们一起背着竹筐走过来。 

两株白皮松放进特制的竹筐后,曾位平的双肩立刻向下一沉,担心树苗放歪了,不好掌握力量,她特意用双手撑住膝盖,让工友帮忙将树苗放稳。风峪沟两侧多是石头山,治理山体后,山坡上落下来的小石块滚得满地都是,混合着沙土更难走了。陡峭的山坡上,两株白皮松加上土坯有近百斤,全都压在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45公斤的曾位平身上,她只能弓着腰,铆足劲儿向上挪动着。为了防晒,曾位平和工友们全副武装,帽子里的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地上,大家顾不上擦,双手要扶着背上的竹筐保持平稳。很多人脚上胶皮鞋大拇指的地方已经破洞了,是因为来回上下山磨的。  

“一辆车上大约有200株树苗,每株都有三四十斤重,都要一株一株背到指定的地点。”郝焕青说,一天时间内,每个人差不多要背五六十株,有时树苗送的多,他们凌晨三四时就上山了,一次就得背三四株,吃饭休息都在山上。

去年风峪沟太古路沿线高标准造林示范工程开工以来,包括曾位平在内的三四百名绿化工人,已在这里栽植各类树木10万多株,新增高标准绿化面积5500多亩。一锨一锨、一棵苗一棵苗,正是靠着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完成山体的修复治理后,让城市“绿肺”上的“斑点”逐渐消除。

运苗、挖坑、浇水、养护……在山上造林绿化,每一件事都特别不容易。“这里石头山多,特别是多年形成的岩石层非常坚硬,在打坑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电镐,一个工人一天才能打六七个坑。”任建卿进一步介绍说,树苗种植后,初期浇足水至关重要。为了保障树木灌溉,开工以来,配套建设了多个大型蓄水池,先利用水泵一级一级从山下把水输送上去,再通过重力让水流下来浇树。  

“绿化过程中,我们错落有致地种植了各种景观树种,努力营造季相分明、层林尽染的自然景观。”任建卿说。由“增绿量”向“增颜值”转变,如今的西山,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去年辛苦了一年,我们的苗木成活率达到九成以上。”对于这个数字,任建卿很是欣慰。

驱车沿西山旅游公路行驶,目之所及皆为绿色,“远看西山如画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壮美景象让人浮想联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任建卿说。从昔日的千疮百孔到如今的满目叠翠、层林尽染,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晋源人的一片治山情怀,随着一条条道路的贯通,越来越多的晋源人已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杨润德 崔莉霞(文、摄)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