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队来到了隆平水稻博物馆,览杂交水稻前世今生,传袁隆平院士逐梦精神。一稻济世,万家粮足。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1964年,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于1973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通过参观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实践队队员了解到:1973年至今,我国杂交育种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时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使水稻亩产更上一个台阶,也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隆平水稻博物馆
禾下逐梦,一梦一生。通过观览袁隆平生平事迹,队员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袁隆平随着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见证过抗战烽火的袁隆平立志要报效祖国,并考取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新中国成立后,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了,庄稼颗粒无收,无数人民饱受饥饿折磨。目睹了这一切的袁隆平立志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个当时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逐,一逐就是他的一生,甚至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并且希望后人能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逐梦的路上,他也遭受了无数的质疑、误解甚至诋毁。1968年5月19日,一早来到试验田的袁隆平发现试验田一夜之间变得一片狼藉,辛苦培育的秧苗被一扫而光。5·18毁苗事件发生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依靠被挽救成功的五株实验秧苗,辗转各地,最终成功选育出“南优2号”。这样的精神让队员们动容,也引领着更多人追随他的脚步,为造福人民奋斗。缅怀院士,传承精神。参观完隆平水稻博物馆后,实践队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齐向袁隆平院士的雕塑献上鲜花,并向袁隆平院士的雕塑鞠躬致敬,以表达大家的怀念之心、钦佩之情。传承,是最好的缅怀。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对袁隆平同志们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实践队队员将向袁隆平院士学习,一生为国为民、永不言弃追逐梦想的精神。
图为指导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向袁隆平院士的雕塑献花
作为江农学子,实践队队员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兴农的号召,追寻着袁隆平院士的脚步,像他一样,做一粒好种子,将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负伟大时代,创造更多辉煌。
供稿:王静 谢宇欣 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