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惠建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实干楷模先锋颂》系列(六)
李卫民 有“效”管理的实践者
近29年时间,奔走近二十个项目,他用实干沉淀自我,用管理给出答卷,用业绩证明一切,为国家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为了对项目负责,哪怕艰辛寂寥,哪怕鲜有名利,哪怕高堂明镜悲白发,他也从未犹豫。
以务实报国,以实干兴邦,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每处工程的潜亏点,指挥着团队冲锋向前。
他便是我们本期的身边模范——李卫民。
李卫民,山西交城人,1971年5月出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员,公司副总经理兼朝凌客专项目负责人。
攻坚克难 实干创效
本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观念,李卫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9000多个日夜中创造了东平铁路、西山旅游通道、石太技改、济青高铁、朝凌客专等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奇迹!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为企业维护市场信誉、践行社会责任,为打造品质铁建添砖加瓦。
以石太铁路技改项目为例,线路总长48.6公里,全部为营业线封锁施工和临近营业线施工,作为一项作业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的“硬骨头”工程,被北京铁路局列为重点监控项目,在集团公司也属于典型的高风险“A+”项目。北京铁路局建设方案审定专家组曾在公开场合坦言:“干石太铁路技改这项工程,犹如‘骑在老虎背上拔虎牙’。现在中铁十二局勇敢挑起这个重担,足以看出十二局人敢于挑战的胆识!”
在3个I级、28个II级、460个III级封锁施工中,李卫民带领员工克服作业环境恶劣、有效施工时间短、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等难题,攻破一个个既有线施工高危“城池”,最终做到了一事未出,一人未伤,一点未延,获北京局、建设指挥部贺电嘉奖5次,多次受到铁路总公司特派办现场督导领导的高度赞誉。此外,还星夜驰援石太铁路娘子关隧道抢险,彰显了央企的担当,为企业在既有线施工领域打出了品牌,创出了信誉。
2017年9月5日,李卫民兼任朝凌客专二工区项目负责人。在进场短短两个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驻地、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部分大临便道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建设单位领导的夸赞,兄弟单位争相观摩学习。
跨锦阜高速特大桥全长2391.75米,先后多次并行和跨越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乡镇道路,构成“七跨两转体”的特殊孔跨结构,属朝凌客专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为保障工程进度,李卫民临危受命,勇担重任。接过接力棒,李卫民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翻遍了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根据地形条件,将部分连续梁采用整体新型钢管盘扣支架施工,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前节点工期近三个多月。
朝凌客专跨沈山铁路转体连续梁
朝凌客专跨锦阜高速特大桥转体连续梁
9月26日,跨沈山铁路连续梁完成转体;9月28号,总重2.4万吨、跨度128米的跨锦阜高速特大桥连续梁完成转体。“那段日子里,除去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李总几乎整天都在想如何扭转项目的不利局面,甚至整夜盯控在跨锦阜高速特大桥施工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黄良俊说道。
不忘初心,就是保持务实精神,坚守岗位办实事。“干好项目,身在其位,必谋其职。仅靠胆识勇敢冲锋是不够的,除了‘出大力,流大汗’还要‘苦干加巧干’向知识创效型转变,尤其要靠谋略智取。”李卫民用手指了指花白头发的脑袋,笑笑。
科技创新 管理创效
自2002年3月开始担任项目经理,李卫民的足迹遍及云南、陕西、山西、山东、辽宁五个省份12个项目,在项目管理、经济效益上,总计管理超过60亿元,工程施工40亿元,上交公司6.6亿元,堪称公司“创效之王”。
遇到项目亏损的境况,他常说到:“在项目管理中,只有通过方案优化、改革创新,不断地把劣势转变为优势,才能牢牢把握创新创效的主动权。”
针对东平铁路采空区存在规模大、开采年代久远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李卫民组织专项技术攻关,聘请国内相关专家现场指导,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以科技手段实现利润增收近40%。
夜战石太线
石太线是全路著名的“百年老线”、经济线、命运线、运煤线,运量占北京铁路局的四分之一,每天有104对列车运营,停车1分钟损失达1.9万元。其中,李卫民负责的技改项目包括5个明洞接长任务,特别是新建新家坡双线棚洞,原设计为355米的双线棚洞和高度达120米的2万平米垂直山体挂网,紧邻既有线施工,项目安全风险高,影响天窗给点的不确定因素多,组织不好就有可能打乱仗、吃败仗!
“将方方面面了然于胸后”,李卫民带领团队将四处潜亏500余万元的明洞接长置换为边坡处理,并以“取消石太线唯一一处I级防洪点,提高既有线小半径设备状态,消除安全隐患”为契机,先后6次向路局领导、设备站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出建议,指明实施原设计存在的缺陷和困难,以及变更后的诸多优点,最终将亏损近3000万元的高风险双线明洞优化为新建桥梁,增加投资7000万元,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效益1000万元,还缩短了4年多的棚洞施工工期。
北京铁路局工务处领导说:“改线桥方案的成功实施,是石太铁路改造项目最成功、最直接受益的方案优化,并且让诸方受益,十分了不起。”
济青高铁跨海青铁路特大桥
在济青高铁的修建过程中,李卫民将跨海青铁路特大桥在跨周官河工程原设计的(24+40)米简支梁变更为(32+32)米简支梁,并对河道进行阔挖治理,不仅消除了潜亏,更加强了与地方联系,为项目创造了效益;针对跨海青铁路特大桥跨胶河工程,李卫民紧抓机会,积极对接地方主管部门,并主动提出规划意见,最终以双赢的治理方案,为项目增加产值近2000万元。
“均衡生产是实现目标管理最好的过程,更是避免后期抢工增加成本的关键。起好了步,就牢牢把握住了项目施工生产的主动,创新创效也才有了立足点。”创效之路,在李卫民的沙哑嗓音中渐渐明朗。
连续梁多且杂是朝凌客专项目最大的一个特点,针对“七跨两转体”的跨锦阜高速特大桥公路上棚花费大的情况,李卫民果断地选择变更方案改为兜底,替换公路上棚防止高空坠物的施工方案,不仅减少了两个月工期,更压缩成本近80万元。
此外,针对东北冬季高寒,冬施耗费大、创效少的现状,李卫民选择了浅冬施,并赶在冬施之前,选择熟练的劳务队伍,抢工期、不拖拉,将求实创新与变更创效相结合的方法,使得项目又“创效了”。
优化配置 细节创效
以“准、新、细”为突出特点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李卫民确保均衡生产的“不二法门”。每到项目上场初期,李卫民都精心组织,缜密部署,以快速进场快速就位赢得先机,为快速开工奠定基础。
在济青高铁项目,上场仅用20天就完成地质勘测和准备工作,同时完成了拌合站,钢筋加工厂大临工程并获全线观摩,进场一季度超额500%完成建指下达的季度投资,4个月完成产值3.42亿元,助力项目持续领跑全线。
坚持从外部约束到自我优化,让标准化成为现场创效的“发动机”。“要是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现场不走样不变形,桩基施工过程中桩头控制得当,全线至少可以节约100万元;提高现场立模辅助钢筋循环利用率,可以节省钢筋300多吨,并且周转材料即可实现就地转卖,就仅以短期效益看,这又是不小的一笔。”李卫民又扳起手指头细细地算起来。
他总是说:“算账不能光算‘小账’,更要算‘大账’,以不同的视角看待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从更大范围盘活资源,干好现场赢得市场,不但要短期‘拿下’,还要滚动发展、长期‘持有’”。
平时,李卫民还特别注重项目的物资管理。他以建设单位的规范要求为准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注重施工细节,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做到不合格的地材坚决不能进场;制定和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所有物资一律招标竞价采购;提出了“提前计划,严格审批,近地采购,质优价廉,勤购少存,保障供给”原则,确保所采购的物资质好量足。
在太原西山旅游防火通道项目中,李卫民还专门组织了物资采购领导小组,组织招标采购、多次竞争性谈判,成效良好。物资清理方面,做到及时清理材料退场,及时调整设备使用。通过材料退场(模板、桁架的清理)、报停租赁费、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等方式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在李卫民看来,创效创誉,要突出以“双预控”为抓手,通过研究图纸、踏勘现场;揭示影响工程快速施工、优质施工的主要矛盾,解决好项目的工区划分、施工计划、要素配置、设备周转和物流管理等重大问题,“这是常识,也是常态”。
在朝凌客专项目上,李卫民根据项目工程必须整体推进的特点和要求,注重细化、优化施工方案,及时配置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做到设备部每天统筹安排,根据使用情况实行一日一报制,提高了吊车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从积极减少外材差,到计划的采购、预算,再到施工队的计价等等,他下大力气在减少浪费上取得实效,同时,千方百计拓展工作面,注重生产均衡,保证整个施工管段工序的衔接,并且坚持倒排工期,实行严厉的责任逐级倒挂制度,及时奖罚兑现,以经济杠杆推进施工进程,不仅确保了各个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处处抢占先机,营造闪光点,确保领先地位。
人才培养 制度创效
李卫民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在充分依靠制度管人的同时,针对项目技术队伍普遍年轻的实际,持续开展以老带新的“导师带徒”活动,大胆起用年轻技术干部,并能够把每个人都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营造了项目团结向上、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锤炼出铁打的队伍。
石太铁路项目组建后,李卫民及时聘请相关路局专家到工地授课,分批培训,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受到系统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培训,人人都能弄懂、弄通、掌握和熟知各种规范及营业线施工管理要求,有效保障了现场施工的生产质量。
济青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工期进度再紧张,李卫民都会有计划的安排技术干部通过对外交流、参观和观摩等方式,互鉴学习,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但提升了职工技能水平,而且也增强了项目核心竞争力,培养了职工在工作中争创一流的意识。
朝凌客专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标段内桥梁数量大、种类多、难度高,颇受桥梁技术人员薄弱的掣肘,为此,项目部发挥“老带新”和“导师带徒”的优势,及时扩充桥梁人才,裂变效应就此产生,技术人才倍增。同时,项目特别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顺利通过转体工程的考验。
近五年来,李卫民负责的项目接收高校毕业生超过60多人,通过培养锻炼后,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纷纷涌现,多名人员现已成为公司各个项目的主力军。
从云南安楚项目,到朝凌客专项目,自始至终,李卫民务实、创新和节约的精神没有变,并使之常态化,形成一股项目争先的风气,真正做到了发扬十二局精神、恪守十二局品格、展示十二局形象。
他工作29年,任项目负责人18年,主管的11个项目无一亏损。他先后两次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荣获股份公司“成本管理”先进个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实干兴企”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来源: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策 划丨冯学亮
文 案丨李荔枫
编 辑丨田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