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讯(通讯员 熊娅 )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结合通江毒情实际,按照“党政主导、行业主管、乡镇主责、社会主动”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工作站点建设,着力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发展。目前,该县已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标准化中心站点1个,工作点48个,实现了全覆盖,2020年1月至今,全县涉毒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4%,治安案件下降12.4%,累计未复吸人员达397人。
一、加强保障,全力推进强支撑。通江县切实在厘清认识不清、职责任务不明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了“由谁抓、由谁干”、工作怎么推进等体制机制性问题。一是党政重视。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先后4次专题研究标准化站点建设工作,审议建设方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试点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分析工作中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二是组织有力。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牵头,公安、财政、司法、民政、人社等15个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为成员的乡镇戒毒(康复)标准化站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破解组织机构、人员力量、经费保障等难题,县财政划拨经费60余万元,添置了一批办公设备,保障工作开展。三是保障到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制定下发了《通江县关于戒毒(康复)工作标准化站点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规范的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站点考核、培训、责任追究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站点建设责任单位,细化成员单位任务。将标准化站点建设以2分的权重列入全县综合目标绩效考核项目,强力推进工作站点建设。
二、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夯基础。县禁毒委确定了“以点带面、渐次推进、稳扎稳打”的建设思路,确保了站点建设成效。一是试点先行。首先确定了诺江镇、民胜镇等毒情形势相对复杂、吸毒人员较为集中的中心镇作为首批建设,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试点工作开展工作督导和业务指导,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全部纳入站点管控。二是学用结合。先后组织20余人前往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学习戒毒康复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引进了戒毒康复信息化平台,邀请8名专家面对面进行教学,探索一套贴近通江实际的运转机制。三是强化素质。全面提升禁毒专兼职社工、志愿者的能力素质,仅2019年就组织禁毒业务培训5场500余人次,抽调县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站点5名专职禁毒社工,赴全县49个乡(镇)巡回开展业务培训,社工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注重人性,落实政策突成效。不断创新思路,注重在站点运行上融入人性化制度设计和秩序构建。一是强化相助就近帮。着重通过工作站点社工、社区干部情况熟的优势和吸毒人员街坊邻里的特殊关系,督促亲属加强监督和关爱,切实打消吸毒人员思想顾虑,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戒毒康复。二是因人施策高效帮。根据吸毒人员的毒瘾程度、家庭状况、配合程度,因人而异制定帮教计划,组织参加公益性劳动,每月书面汇报思想状况。各乡镇根据辖区毒情,抽调乡镇、村社干部、禁毒志愿者成立N个帮教小组,采取以“包对象、包宣传、包思想、包尿检、包建档”的“五包”责任制,切实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教服务和人性化综合管理。三是延伸管服暖心帮。坚持乡(镇)负责、村社依托、公安监管、社工参与、医院治疗、家庭配合的“六方联动”帮教模式,组织开展就业培训2次,帮助10名戒毒人员解决了就业难题,20个家境困难的戒毒人员家庭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为7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创业及生产提供服务和费用减免。
四、落实标准,日常制度重规范。坚持一个标准建到底、一套制度管到底、一种模式抓到底,探索“三个定期”“四项制度”和“五无创建”模式。即:定期与戒毒人员进行一次谈话,定期对戒毒人员进行一次尿检,定期走访调查一次戒毒对象周边关系,切实掌握其戒断情况。对强戒出所人员,及时接收,落实帮教措施,巩固强戒成果。二是积极落实四项制度。即:落实帮教责任制,明确帮教小组各成员对吸毒人员的帮教职责,形成帮教合力;落实守法承诺制,帮教小组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订协议,要求做出不违法犯罪的承诺;落实亲属协管制,选择其有权威的亲属作为帮教责任人,负责日常帮教监管;落实定期汇报制,戒毒人员至少每半月向帮教小组报告一次情况。三是深入开展“五无”创建。以乡镇戒毒康复标准化站点建设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无毒村(社)”“无毒单位”“无毒乡(镇)”“无毒学校”“无毒企业”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目前,全县已创建验收“无毒村(社)”15个,“无毒单位”8个,“无毒乡(镇)”7个,“无毒学校”5个,“无毒企业”3个,通过创建促进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