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法治宣传
投稿

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服务团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

2020-08-18 21:15:16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93 责任编辑:admin

盛夏时节,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江农学子暑期多彩的底色。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地区法治建设,全方位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8月1日到8月7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指尖送法·寄情三农”乡村振兴服务团走进江西、重庆、内蒙古等地农村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民法典,走进群众,积极普法。

手段更加丰富——“形式新颖,内容精彩,大伙都爱看”

“我有一个好提议,我们尝试一些创新的普法宣传方式吧,我觉得可以制作电子宣传海报、H5、普法小视频……”这是来自服务团成员的一个建议。因此,团队成员在活动前期便聚焦于“互联网+三下乡”新模式,并通过每天的腾讯会议,各成员相互交流、抛出工作疑惑、分享工作经验,积极采用头脑风暴法解决相关问题,制作出精美的宣传海报、普法手册以及生动有趣的普法短视频。

朝阳初升,村头田间已经充满了老百姓的欢声笑语。“大伙儿们,安静了、安静了,我们是江西农业大学民法典普及小分队......”服务团成员们面对一望无垠的田野,提着嗓子大声喊道。普法活动随着一场‘露天电影'的播放也正式展开,通过让村民们观看民法典普法短视频,传达了“居民权保障弱势群体‘住有所居’”、“人格权独立成编”、“守护婚姻与家庭的幸福港湾”等民法典新亮点。

“我本来还不愿意过来的,以为又是村委会的人搞什么“幺蛾子”,结果没想到是过来看视频的,真别说,还挺有趣的,这群年轻人真会玩……”63岁的张爷爷笑着说道。

表达更接地气——“方言土语,贴合实际,大伙都爱听”

既要把民法典知识跟村民聊透彻、普及到位,也要让村民把心里话说给组织听,因此,乡村土广播应运而生。

“我们建议可以采用每日播报、每日反馈的广播方式。这几日,主播可以先由我们普法团成员担任,之后可以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轮番上阵。我们会每场都精心准备,并用家乡话进行播报,既生动又亲切。”服务团成员说。利用乡村广播这一播报形式,可以大大提升了宣传效果。炎炎夏日,不出门便可以了解到法律知识与国家相关政策、不错过任何政策福利,这便是村民们最喜闻乐见的。

“这种播报形式很好,在家就可以了解到法律知识,而且还是方言,大伙儿都觉得有意思!”村民小刘说。把法律播报延伸到村里,把民法典讲进百姓心里,把问题化解在沟通里。自8月1日开始,乡村广播播报越来越稳定、播报质量越来越高、群众反响越来越好,如今,“乡村广播站”已成为当地上接国家政策、下传村规法纪的传播平台,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8期,普及民法典政策几十条,参与村民达上千人次。鉴于这种高效的普法方式,服务团成员后期也会继续线上普及民法典,远程与村民们,讲好乡村法律知识。

群众更愿参与——“深入走访,聆听故事,大伙都爱讲”

“与其我们讲好法律政策,还不如将‘话筒'交给老百姓,把‘讲台'交给群众,听听大家的声音。”服务团成员谈到。

因而,在法律宣讲会上,村民们同样是主角,统一的普法宣讲后,服务团成员留出更多时间给当地村民们,希望可以听到群众声音、了解各自问题并给予实质性帮助。服务团成员纷纷表示:提问的村民越多,说明大家的法治意识越强,从而普法的效果也越好,这才真正体现了“民法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律”。

除了有针对全村群众提问的宣讲会,服务团成员还开展了专门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普法小课堂”。一方面,利用他们更加熟悉且感兴趣的课堂形式,普及其可能涉及的民法典中有关“见义勇为、霸凌、性骚扰”等问题,鼓励大家踊跃说出问题;另外,青少年们接收知识的能力较强,思想素质较高,可以作为普法团成员们的“传声筒”,向家人讲好法律知识,传递青春力量。

“有些村民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到现场来,但是他们也特别希望可以得到法律援助,你们可以去他们家里和他们交流一下吗?”村长激动地说道。普法团成员们对此感到很欣慰,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成员们利用空闲时间,深入群众,到有需要的村民家里进行“一对一普法”,得到高度赞许。

炎炎夏日,法律普及千万家,这无疑是最好的“降火”方式。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服务团积极普及这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利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余雪)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