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响应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的号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学院学生骨干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创建示范性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8月1日到8月7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成立的“指尖送法·寄情三农”乡村振兴服务团,于多地农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普法宣传活动。
线上集思广益,普法与时俱进
讨论才能发现问题,交流才会有所突破,乡村振兴服务团成员在活动前期的近一个月筹备阶段中进行了几十场线上头脑风暴和专业培训活动,为普法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身处各地的服务团成员们只能借助网络进行问题沟通和意见分享,但这并没有成为成员们的一个阻碍。相反,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加持,使大家更加珍惜每一次的集中沟通机会,也激发了大家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借助“互联网+”这一个创新点,成员们发散思维,立足创新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将互联网与三下乡结合起来,创新了“互联网+三下乡”新模式,制作出电子宣传手册、普法海报及普法短视频……并通过抖音、微博及公众号等衍生出的众多普法新形式进行推广,使乡村振兴服务团更具科技创新优势、普法活动更加有趣高效。
奔赴基层一线,务实普法工作
实践才能出真知,普法必须落到实处,乡村振兴服务团成员们深入农村,在同村民们生活、交流后了解实际情况,给予法律建议。
晨光熹微,服务团成员们便已经前往村头的普法根据地,安排好相关任务、布置好法律宣讲会场地,迎接村民们的到来。针对当地村情实际,结合相关普法知识,服务团确立了两大普及重点:疫情防控法律常识和《民法典》新亮点。在集中的宣讲会上,成员们主要介绍简单基础的自我防范知识及人权常识,留出更多时间聆听村民们的法律难题,帮助困难人群着重解决棘手问题。除此之外,服务团成员们还善于利用乡村现存基础设施:申请使用乡村“土广播”进行每日一期的法律小常识播报、利用村民露天电影设施播放普法视频、驾驶乡村巡逻车前往更偏僻地方进行普法……大家的种种行动,仅仅会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法律的滋润,将普法贯彻到底。
“这几天学习到了好多法律知识,终于不再是一个法盲了,感觉和别人说话都更有底气了,真心感谢你们的到来,帮我解决了问题、改变了我们……”这是在临走之际,一位村民的肺腑之言,深情流露,令人感动。
铸就江农特色,普法永不停歇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通过此次普法活动,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系列法律难题,更提升了乡村振兴服务团成员的法律涵养与专业素质,成功打造了一支具有农大精神的社会实践团队,厚德博学、抱朴守真,踏踏实实做好普法工作。
8月7日,服务团成员进行了实践活动期间的最后一项工作,开展了一场普法告别仪式,正式向村民们道离别。一方面,成员们感谢村民们这一周的照顾,以及对普法工作的积极配合。另外,成员们道出本次普法活动真谛:“这一周活动仅仅是一个开端,是大家的一个开始,也更是我们的一个起步,普法活动不能是一个阶段,而应该是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大家纷纷表示,即使这次活动暂时结束,但我们仍会与大家同在。(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