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共探千年石经保护与文化传承 “‘晋祠·唐刻华严石经’学术交流会”在晋祠博物馆召开

2025-01-17 07:22:17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2025年1月16日,“‘晋祠·唐刻华严石经’学术交流会”在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承办。来自佛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石刻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晋祠·唐刻华严石经的保护现状、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晋祠·唐刻华严石经作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和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晋祠·唐刻华严石经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华严经石刻唯一完整、最早的8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版本,有着极高的历史、佛学、文物、艺术、书法价值。不仅是晋祠的镇馆之宝,也是山西的镇省之宝,是三晋文化皇冠上的明珠。

学术交流会由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二级文博研究馆员常一民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晋祠·唐刻华严石经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编辑部孙齐老师,以《<华严>石经知多少?》为题,对《华严经》隋唐五代刻石进行补充,主要包括:彭州九陇山《华严经》石窟、都江堰灵岩寺《华严经》经版、隆尧宣务山《华严经》摩崖、房山云居寺《华严经》经版、定州灵源山《华严经》碑、太原龙泉寺《华严经》经幢、开封大相国寺《华严经》刻石、杭州雷峰塔《华严经》刻石。刻“八十《华严》”全份者,除太原风峪之外,尚有房山云居寺、开封大相国寺、杭州雷峰塔等处。但时代最早、保存最好者,唯有晋祠《华严》石经。

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贺铭老师,以《<风峪华严石经:拓片流散知多少》为题,指出:《风峪华严石经》原藏于太原风峪沟风洞内,1941年移入晋祠保存。《风峪华严石经》徙置晋祠前,曾被多少人拓过?这个恐怕难以确知!现今有多少拓片流散世界各地?这个据房山石经博物馆、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编《石经研究》(第六辑)中贺铭、王宇撰《〈风峪华严石经〉流散拓片録文校注》可知,在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或有收藏。

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武则天文化研究院赵桂溟老师,以《浅谈<晋祠藏华严石经>的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为题,对晋祠藏华严石经的文化价值和研究现状、晋祠藏华严石经整理研究规划、晋祠藏华严石经开发利用构想进行了系统阐述。

此外,毕斐、姚国瑾、贾洪宝、常佩雨等专家也分别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对晋祠·唐刻华严石经的版本价值、史料价值、文献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对晋祠·唐刻华严石经的保护传承和科学利用、研究工作的步骤和方向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此次学术交流会不仅是对晋祠学研究的深化,也是对晋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推动。未来,晋祠博物馆将继续深化“省校合作”“市校合作”,与高校建立更加紧密、深入、长效的合作机制,在晋祠·唐刻华严石经的保护、研究与传播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携手并进,深入挖掘阐释晋阳文化、三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讲好太原山西中国故事,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