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资讯 > 社会
投稿

开物者刘洋:“榆木疙瘩”生新花

2020-12-02 21:49:49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1292 责任编辑:admin

古人常用“榆木疙瘩”来形容人的愚笨不开窍,因为它质地太过坚韧,三刀五斧都不易劈开。可是这些“榆木疙瘩”在开物者刘洋眼中,却是难得的宝贝,每一件用老榆木做成的家具,小物件,玩具,甚至一段废弃的边角料,都被她赋予新的生命。这些“榆木疙瘩”经过打磨、抛光、上色……散发出岁月沉淀后历久弥新的一缕幽香,诉说着向美而生的心灵木语。

初识——质朴的品格

初识刘洋,是在她的工作室,一座徽派小二楼,坐落于晋祠镇野庄村头。白色的墙壁,灰黑色的屋顶,纯木色的格窗,透亮的玻璃点缀其间,四周除了一条水渠和通往村里的小道,几乎被金色的稻田所环绕。

穿过大门,便看到“山西老榆木传统技艺传习所”的铜字招牌和“山西老榆木艺术博物馆”的木质门头。挑开棉门帘,青灰色老城砖搭起的照壁前,有手工制作的木雕和收藏的佛像等,甚至一枝捡来的野沙棘也横卧在盆里成了一道景儿。屋里的各类木质家具和不少收来的老物件:屏风、圈椅、桌子、木柜等,穿越时光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让人不由地想去触摸。

当女主人从里间迎出来时,不禁让人一怔。这个外貌憨厚朴实,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与寻常妇人并无二别。刘洋看大家发愣,竟爽朗的笑了,“是不是有点失望?不要以貌取人呀,我就和这屋里的榆木疙瘩一样,外表虽朴实,却是内里有乾坤……”。

刘洋生性爽朗,落座后便把自己和木头的缘分娓娓道来。从省艺校学习国画毕业后,她先去学习设计,之后分配到省物资厅负责发报纸。很快她就从这无趣的生活中“逃”了出来。辞职后,刘洋去一家木雕公司打工,后来逐渐尝试自己创业做环境设计。

“要不是目睹客户因家具甲醛严重超标生病住院,我恐怕也不会产生设计实木家具的念头。”刘洋说。一次偶然机会,刘洋去榆次东长寿村搜索旧货,看到有东北和福建客商收旧木头做木地板。刘洋脑洞大开,既然老木头可以做木地板,为什么不能做家具呢?

结缘——心灵的对话

最终,人们口中的“榆木疙瘩”入了刘洋的眼。一来,老榆木是本土木头,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其次,老榆木木纹清晰漂亮,具有一种线性美,气味对人体无害,不需再烘干,又能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老榆木的木性和刘洋的性格颇有些相似:质地坚硬又耐久,外表粗笨朴实,但是有内涵,而且时间越久越有魅力。

“每制作一件家具,都像是在和一个古老的生命在对话,它们或轻声细语,或浅吟低唱,每一段老榆木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我只是把它们表达出来而已。”刘洋说,“老榆木骨子中有着晋人的质朴和品格,而且用老榆木做家具也是一种废物利用,看着两三百年的木头在自己手里焕发新生,得到别人的喜爱,心中满是成就感。”

创新——生命的蜕变

在刘洋的加工坊里,随处可见各种榆木家具。与传统实木家具相比较,这些家具还有一个更突出的特点:所有家具都采用榫卯结构设计,没有一颗钉子,也不用一点胶粘,就连油漆都远超国家环保标准。

这几年,身边很多经营榆木家具生意的朋友因赔本而转行,刘洋却还一心坚守着她的“环保老榆木”。“虽然过程很艰难,可是靠着别的项目贴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刘洋说,“建造这座老榆木艺术博物馆也是为了给客户做展示,让大家走进来,对原生态和纯天然的环保家具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正因为刘洋的朴实和坚守,吸引了不少客户,很多客户都被她的真诚和执着打动。

为了开发新客户,扩大销售面,刘洋一直在不断研究探索、推陈出新。因为老榆木的特性,总会切割掉很多废弃料。扔掉这些边角料又觉得可惜,刘洋动起了脑筋。大块的小料做成华容道柜子,既有趣又实用,还申请了专利。小料就做成哑铃的木质把手,给人感觉既温暖又高档,很受年轻人的青睐。刘洋作坊里有一位资深的木艺师,正在探索用木头来修补瓷瓶,如果成功,在全国也当属首创。未来,她准备把木头和智能设备连接在一起,让作品更具多元化、功能化。

传承--木艺的坚守

现在,木质家具的市场日渐式微,老榆木也越来越少。刘洋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点燃人们对于木艺的兴趣和热爱。“现在能从事这项传统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并且多数都在60岁以上。如今的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做这行,传承是一个大问题。”刘洋说。

于是,2017年刘洋在工作室开设了传习所,这里可以同时容纳一两百人研习,每年都有7、8所学校来这里实习,孩子们从象牙塔走进木工厂,用自己的双手将心中的创意变成现实。与此同时,传习所还免费招收木艺爱好者学习木作技艺,让大家通过手摸眼看,亲身感受做木艺的快乐。现在,除了交流传承木艺文化,传习所还增加了古琴、大漆、木雕、陶艺、刺绣等传统技艺研习,已然成为当地的网红“工匠之家”。

传习所中随处可见小木马、汽车模型、小木桌、首饰盒、车模、航模……这儿不仅让曾经产生分歧的家人重修旧好,更有不少大学生在这里完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毕业设计,重新燃起对木艺的热爱。

晋源区新闻中心: 杨润德 梁月仙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