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三农
投稿

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2020-11-05 17:49:55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683 责任编辑:admin

11月5日,已是深秋时节,晋源区花塔村稻田公园内的200亩水稻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收割季,放眼望去,金黄的稻田与蓝天、白云汇聚成一幅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空中俯瞰,融合三七分水、晋献嘉禾、桐叶封弟的唐风晋韵主题稻田画更是蔚为壮观。

金色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来往穿梭,打开收割机的闸门,“稻流”喷涌而出,连绵不断。聚在陇上的稻农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稻花香里说丰年,与此同时,位于村中大槐树下的晋祠大米加工厂内,一样是机器轰鸣。望着刚刚流出还带着温度的颗粒晶莹的晋祠大米,村民陈变花高兴地说:“今年的大米最好吃了,自家闺女早早就把晋祠大米卖到浙江去了,没几天功夫已卖了几千斤。”谈到收成,陈变花难掩兴奋,“今年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一斤能卖到10块钱哩。”

享誉三晋的晋祠大米,有3300多年的种植史,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贡品”之称。四季分明的气候,黑色弱碱性有机土壤及低温恒定、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的晋祠难老泉水,共同造就了晋祠大米质色褐而透明、性软而韧、味香而甜的独特品质,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历代文人墨客更为晋祠大米留下许多千古佳句,“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更是凝结了晋祠大米造就的独特文化记忆、家乡的味道和舌尖上的乡愁。

今年以来,晋源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以良种为核心,以良法为手段,以良田为基础,通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资金、技术、管理、设备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晋祠大米提质增效。采取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施用有机肥等一系列措施;完善灌溉水渠、田间道路、收割机械等配套建设;聘请专家,科学进行田间管理;搭建线上线下供销平台,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晋祠镇王郭、北大寺、南大寺、赤桥、花塔等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先后复种晋祠水稻,在每亩1000元补助的政策引导下,今年东庄、长巷、索村等村集体新增复种达1000亩。截至目前,晋祠大米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实现了闲置资源盘活、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的喜人变化。

接下来,晋源区将全面实施晋祠大米产业提升振兴计划,重塑晋祠大米品牌,开发晋祠大米符号价值。积极完成晋祠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组织开展春夏插秧、暑期游学、金秋共享丰收喜庆等活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境界,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使稻田公园更有魅力,稻作农耕文化更受欢迎,让晋祠大米成为太原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晋源区新闻中心 :杨润德 崔莉霞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