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凌晨零点,在经历了13轮核酸检测和6轮抗原检测后,星河湾小区三号园27栋封控区迎来了解封。14天,“静”为生命;14天,昼奔夜“动”。时间不回答,生命不喧哗,逆行之人未归家。
第一天:深入“禁区”的书记们
4月8日,星河湾社区星河湾小区三号园27栋成为封控区的第一天,晴。阳光,不只来自头顶的太阳,也来自义无反顾深入“禁区”的书记们。
没有了以往簇拥的人群,进入27栋的景观小木桥上,投射出逆光而行的剪影。很快的,书记们的身影消失在27栋居民楼里,他们要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引导居民在最短的时间收拾得当,前往集中隔离点。
密不透风的宽大防护服包裹着平凡的肉身和肩头的责任,那轮廓太好看,凝住眼泪才敢细看。
第二天:睡硬板床的民警和志愿者
4月9日凌晨,在封控区冰冷的集装箱和单薄的帐篷里,隔着一张薄褥子的硬板床上,民警和志愿者和衣而卧。
心里有事不能睡,箱里太冷睡不着。吃饭没准点:“人手不够大家都忙”;有水不敢喝:“上厕所还得穿脱防护服”;有家不能回:“和老婆说了,她支持”……
正是他们的坚守,在寒冷的黎明扛起了新一天的等候。
第三天:跳下水的“送货员”
没有白天夜晚之分,运送物资忙到凌晨,在27栋封控区,这样的志愿者有十多位,他们中有党员有群众,有社区两委、网格员,还有蜗居在小区地下室的物业人。为了保障封控区居民的吃饭问题,他们手提肩抗,磨坏了鞋,磨破了皮,磨出了茧。
4月10日一早,刚为居民送完药品的志愿者王辉脱下了防护服,忙到一夜未睡的他一头扎进水深齐腰的荷花池里。原来,有位居民的身份证掉进池水里了。“昨天全员核酸检测完了掉进去的,怎么也捞不出来。”面对焦急的居民,王辉没有任何犹豫,下到冰冷的水翻找起来。衣服湿了,身上冷了,心却炙热。
离家的平凡之人,你们值得一杯盛满敬意的酒,敬你们弯着腰,将希望扛在肩头。
第四天:00后的“大白”医护
4月11日早9点,27栋封控区的新一轮核酸检测开始了。10名医护分成3组,同3名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入户采样。
“大白阿姨,我有幅画送给你们。”封控区的孩子作画送给“大白”,画里的“大白”圆润可爱,是孩子们眼中希望的形状。活泼健谈的“大白”何倩同孩子们开起了玩笑:“可以叫姐姐吗,我们也是00后呀。”
每次3个多小时的入户采样,都会在“大白们”汗流浃背、手腿打颤中结束。中午12点的封控区,多的是躺平在桌椅上、草坪上的“他”和“她”,累,但微笑着。口罩下的笑脸,纵然春风再美也不及。
第五天:基层一线,穿针引线
4月12日中午,小店区委书记袁尔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康建斌,区政协主席王成周,副区长、公安小店分局局长王晓光一行深入星河湾小区封控区检查督导、现场办公,看望慰问一线人员。
下午3点,星河湾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开了个短会,会上全体一致立下“军令状”,要千方百计发挥社区干部、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作用,做好封控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保障、思想引导、情绪疏导工作,并建立快速便捷通道,千方百计满足居民就医、购药等需求,对台账上需要一对一关照的高龄、哺乳期、有基础疾病等的特殊群体,一日一联系,以绣花针功夫提供针对性服务。
第六天:捐赠物资的居民
4月13日,一车车居民自发捐赠的物资送到了星河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有酒精、口罩、防护服,也有蔬菜、罐头、苏打水。
“我不求名利,就是觉得基层不容易。”“不用拍照,我放下就走。”“你们多喝水,不够了我再拉一车。”……
口罩之下,那一张张陌生又亲切的面孔,是多么可敬、可爱,那一份份滚烫而赤忱的奉献,又是那么深那么沉。
第七天:抗疫大后方的准妈妈们
“封控区还缺2名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员,大家能来的请现在联系我。”“三号园密接刚刚已接走!4月7日以来所有接收过韵达快递的人员已上报台账。”4月14日的夜晚,一如往常。
在星河湾社区抗疫队伍里,有这样两位孕早期的准妈妈:刘玙琦、李蕊。她们没有穿过防护服,没有上过核酸检测台,却忍受着一日日的恶心呕吐、畏寒头晕,打最多的电话睡最少的觉,在每日黎明到来之前,为即将穿上防护服的战友们汇聚光点。
“你们的后背交给我!”暗中默默的她们,奋力地,在指引,在守望。
第八天:奔跑的网格员
4月15日,静默的封控区,花开的信息被奔跑中的心跳频率所代替。
早上挨家挨户核酸采样,下午挨家挨户抗原发放。忙完防范区接着忙封控区,1600多人,600多户,一个社区书记,一个居委委员,两个网格员,五个志愿者:“防范区咱们和志愿者一起上,封控区就咱们四个上!”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是脚步声,是敲门声,是心跳声,是响彻封控区的战“疫”擂鼓声。
第九天:拄拐的居委会副主任
4月16日,在星河湾社区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现场,拄着拐的居委会副主任梁鹏单脚站立在党员先锋岗上。
4月初,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梁鹏一时心急扭伤了右脚,他咬着牙忍着疼痛坚守岗位,尽管脚关节已经肿得和腿肚子一般粗。
面对亲友同事“伤筋动骨一百天”“卧床休息”之类的劝说,他笑着说:“小伤,没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心里存着党员干部的责任,轻伤不下火线,战“疫”彰显担当。
第十天:回家的小女孩
“回家啦!妈妈我们回家啦!”
4月17日晚9点,结束集中隔离的27栋1单元居民乘坐专车回到了星河湾社区。两辆大巴停在小区门口的那一刻,车内车外的人用全力向对方挥手,离开时相送,回来时相迎。
通往27栋的小路上,小女儿牵着妈妈的手向着家的方向奔跑。
第十一天:公开的电话号码
4月18日,4月18日5:00起,太原市对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进行动态调整。星河湾社区除星河湾小区27栋外,全域解除管控,人员有序流动。
“我们什么时候解封?”成为了尚处于封控区的97户、250余位居民最关心的问题。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肖桂峰、党工委副书记杨楠、星河湾社区支部书记王雪婷守在封控区楼下,并将各自电话号码发在了居民微信群里:“有需求给我们打电话,聊天也行!”
第十二天:退役军人的秘密
直到4月19日,在连续全天值守了10天后,志愿者小刘是名退役军人这件事,才被轮班值守的志愿者无意中发现。“豆腐块叠得相当标准,一看就是当过兵的人!”
在被问到之前为何只字未提,小刘硬朗的脸上带着笑:“曾经是名军人,如今是名党员,我为此骄傲,但并不值得炫耀”。
退役不褪色,脱下戎装穿上防护服,都是为了守护家园,万家灯火摇曳,就是最美的画面。
第十三天:多敲门,敲心门
4月20日,龙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楠、星河湾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雪婷再一次敲开了封控区居民的家门。
“您目前有什么需求,咱们现在就商量着解决”:
“孩子上网课缺少A4纸”,“社区一会儿送上来”;
“公司那边需要我的身份证”,“社区帮您带到”;
“我家燃气费该交了”,“社区帮您交”;
……
多敲几次门,总能敲开心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社区与居民是朋友是战友,一起走过难走的路,互为引路的星辰。
第十四天:明日回家去
4月21日一早,完成消杀工作的小张开始收拾行李:“20多天没回家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
长久未归的战“疫”人,收拾行囊奔向自己身后的“英雄们”: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女……
在这段没有母亲清洗衣服污泥、没有儿女呼唤爸妈的日子里,奋战在一线的战“疫”人在春风里与时间赛跑,燃烧自我,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