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地焕然一新!
风煦日暖,燕语莺啼,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年登山时。春天百花齐放,青山连绵,树木苍翠。空气里都散发春天的味道,目光所及的新绿充斥着热烈的生命力!
蒙山的春天,美得如同一幅画。初春时节,莺飞草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踏上蒙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嫩绿的新芽,它们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春天的活力。
沿着山路前行,不时可以看到山间的野花绽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为这山野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温馨。蒙山的春天,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漫山遍野的春花。开化寺桃林的桃花蔚为壮观,宛如一片花的海洋。
蒙山景区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溪流潺潺,夏季尤为凉爽,尤其是泰然自若的千年大佛,给人一种穿越般安详的感觉,景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怡然自得,舒适无比。它位于省会太原南部,坐落在太原市晋源区,交通极为便利。
漫步于御驾桥,踏着唐高宗李渊与高宗李治以及武则天的脚印,感受着帝王们雄霸九州的历史气息,御驾桥,桥长15米,宽8米。桥面和桥栏是近年来修复的,但桥拱是原件,是用150块条石砌成。桥拱中间的饕餮是祈求它能吞掉洪水,不使桥面被漫。
蒙山晓月优美的自然景观逐渐呈现在眼前,湖水碧绿如玉,古老的水车缓缓地转动。沿着碧波荡漾的湖面转换视角,在瀑布的上游,呈现出荷叶清潭,怪石耸立,平湖倒影的优美景致,此时的山间凉风习习,空气尤为清新。
开化寺连理塔,邑志称释迦如来舍利塔。始建于宋代淳化元年即公元990年,距今已有1020多年历史了。两塔南北并立,南塔额为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额为定光佛舍利塔。因两塔基底相连,故称连理塔。这两个塔形制相同,塔平面成方形,均高8米。
开化寺所处的位置就是远观大佛的绝佳位置了。曾经的开化寺规模十分宏大,分为前寺和后寺。最早修建的是后寺,位于大佛处。源自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所建的并州大岩寺,目前已经完全损毁了。前寺是在北齐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开凿大佛时所建。当时文宣帝高洋为了体现皇家贵族和僧俗信众远瞻大佛时的虔诚并合乎佛教礼法下令在大佛南一公里远的地方修筑前寺并赐额开化。
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后因战乱被毁。如今的铁佛殿是2009年参照唐代皇家庙宇的建筑风格在原址上修复的。这座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规模等级十分高。整体感觉颜色单一,质朴雄厚。楼檐舒缓,斗拱硕大,榫卯结构,抗震系数高。与殿内的唐代铁佛风格协调一致。大殿正中莲花须弥宝座上高坐的是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与旁边迦叶立像已经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沿着潺潺的溪流,顺着景观石阶,穿过观音堂与园子沟,一品蒙山,漫步在松林中的石阶路面,留恋于净池间,拾级而上,蒙山大佛张开神秘的面纱,徐徐呈现在眼前,转眼间来到了第一处观景平台,沿着佛光普照的台阶抬头仰望,这座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的摩崖佛像,已完全呈现在眼前。
一座山一尊佛,佛即是山,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开凿于南北朝北齐天保二年,即公元551年。由文宣帝高洋开始历经5位皇帝,24年凿成。史书记载蒙山大佛像高二百尺,也就是63米。一尊庄严肃穆的摩崖石刻大佛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