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水镜台:古戏台里的古建与木雕艺术

2022-12-24 18:31:12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298 责任编辑:admin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我省旅游景点的一面招牌,在全国享有盛名,被称为“三千年皇家祭祀祠堂园林”。

晋祠博物馆无论是建筑形制、园林营造、建筑装饰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殿堂精品。其中建筑木雕更是以细腻丰富的手法独树一帜。以晋祠水镜台为代表的山西传统戏台建筑,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因此也创造了自身独特的建筑雕刻风格。

晋祠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戏台的装修格调简朴雄浑,与同属晋祠的宋代建筑圣母殿的木雕装饰大不相同。水镜台的装饰设计风格不再依附于建筑物结构上,它更具有自身的气质和格调,散发着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气息。

水镜台前台为清代补建,戏台的形状和雕刻艺术都已经比较完备和成熟。戏台的总体平面形状也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方形或矩形,建筑师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丰富的戏台形状,将中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水镜台前台的清代斗拱,是一种兼具装饰的建筑结构,较唐宋时期的斗拱变得短小秀丽、十分繁密。雕刻于造型变得十分精细,富有规律性,这是此时期建筑木雕的特点。工匠将它雕塑为龙头、凤首、长鼻等不同形体并进行了彩绘,其龙头雕刻复杂细密。水镜台斗拱具有完全的装饰性质,其功能性较弱,斗拱龙形向外延伸,龙鳞、龙鳍、龙首雕刻丰富而错落有致。大龙吐小龙、小龙吐珠,也有着深刻的教育寓意,意为上一代教育下一代,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教育。这种寓意也暗含着戏曲和戏台建筑的功能——高台教化。

水镜台的“龙门雀替”体量较多,它出现在骑门梁与建筑正立面中央两根柱子的相交处,简单的装饰有夔龙、草龙等装饰意味浓厚的龙的变体,一些比较讲究的戏台则用一整条具象的、蜿蜒活跃的龙体作为雀替装饰,雕刻细腻且形态逼真。水镜台龙形雀替中龙身盘曲有力,龙首上昂,虽然色彩略显陈旧,却依稀可见当时的繁华。同时雕刻工艺更加出神入化,采用高浮雕和透雕的技术将龙的形象和周围卷云的形状融为一体,飘逸洒脱,充满灵性。

梁枋和雀替的功能一样,但表面的雕刻装饰并不简单,水镜台的梁枋共分为四层,第一层多为动物与植物结合,动物以瑞兽为主体而植物分布在四周作为衬托。第二层为植物雕刻,第三层为一些立体场景,第四层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纹样。这样繁杂和简单的结合形成了建筑木雕的强烈的美感。

晋祠博物馆水镜台以精美的木雕装饰,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水镜台作为我国戏台建筑的突出代表,其建筑装饰具有我国戏台建筑装饰的基本特征,同时水镜台又包含了其独特的地域性艺术审美特征。

晋祠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古建筑时代序列和类型序列完整的集约载体。它是一座集山水园林、古建雕塑、诗文碑刻、古树名木、楹联匾额及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对于研究我国古建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