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刊新媒体首页 > 聚焦 > 聚焦
投稿

修复“三山”生态,焕发“九水”新颜!“两山”理论的太原实践

2020-08-19 15:14:39 来源: 作者: 点击量:392 责任编辑:admin

曾记否?我市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曾饱受环境恶化之苦——汾河两岸工厂林立,东山西山煤矿遍地,河流道渠污水横流,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幸福指数却下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更让太原这座千年古城有了破茧重生的机遇。

一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在我市打响了……

西山关停小煤窑,引水上山,万亩绿植郁郁葱葱;东山建起森林公园,绿化带绵延数十里,将景区、村落、文物保护单位联为一体;汾河变坝堰为坦途,改沙地为沃土,“汾河晚渡”“雁丘”等景点鳞次栉比,乔木灌木等植物生机勃勃;南沙河率先变沟渠为河景,快速路两翼齐飞,北沙河、玉门河等八河绿波重现,两岸开启路网,下穿上跃,蜿蜒纵横,将市区紧紧相连……看着家门口的风物巨变,多少老太原人奔走相告:咱们这座城可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最近一段时间,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媒体争相来我市一睹城市颜值、感受城市气质,《焦点访谈》栏目还把我市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的行动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了详细报道。“两山”理论的太原实践样本,在2020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绿色成为汾河最靓丽的底色。

01粗放生产 古老并州蒙尘

“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太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山一河,两岸平整,青山峻拔,草木繁茂。一千多年前,李白曾与好友元演来到太原,触景生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百尺清潭写翠娥”……碧水浮舟、莎草清潭,可窥当时太原城景致之一斑。北宋范仲淹又有“一源其澄静,数步忽潺湲”“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的名句,晋阳古城泉清米盛、生态优美之景跃然纸上。

据记载,每到阴历4月5日,古晋阳城的稻农们就开始浸种下秧,平田整地,修渠叠堰,上水施肥,而到了端午节前,人们又开始进田插秧,几万亩水田,上千名稻农,农人如织,田畴如玉,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一派“北国江南”的繁忙景象。

历史一页页翻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太原凭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闻名遐迩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沿汾河流域形成的以煤、焦、冶、电等为主的经济带,既是经济建设的支柱,也成了环境污染的大户。

辛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次走到滨河东西路,他都会给乘客介绍一下当年的汾河。“我就是在汾河边长大的,小时候汾河的水是发黑发臭的,有时还会发红,河里连个鱼都没有,我们都是在汾河周围的水泡子里玩。有时候汾河水库放水,能淹到坝堰边上,那水都是黄的,看不见底。咱们现在走的地方,就是坝堰的边。”

汾河的污染给当年的辛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河里头的水味儿很大,小时候不懂,以为黄河水就是这味儿,后来才知道那是被工厂排出来的水污染了。”

对于家住西矿街的安先生来说,小时候不只是汾河“有味道”,就连他们周围的空气里都是煤面儿的味道。“路上都是煤面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雪天更明显,雪里都是黑点点,雪化了是黑泥,冻住了是黑冰。家里也是土,家家都烧煤,哪有个干净的地方了,人都是灰眉土眼的。”

而在东山长大的柳先生感受则是另外一种:“我小时候住的还是平房,周围到处是黄土,下雨天流的是黄泥水,有些地方还经常塌陷,一刮风,到处都是土,家里关着门窗都能落一层。去我奶奶家路上有个特别大的垃圾场,夏天那苍蝇是铺天盖地的,一点都不夸张。”

多年来,粗放的发展模式使我市饱受污染之痛。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汾河水断流,晋祠大米销声匿迹,昔日太原“流水如碧玉、千家溉禾稻”的美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小煤窑、川流不息的运煤车以及遮天蔽日的煤灰尘。

02综合治理 汾河美景重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增添了动力。“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治理与修复作出重要指示。

转变思路,就要转变观念,粗放的发展理念再也不适合如今的太原,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才是今后发展的“主车道”。

治理汾河,先由太原始。1998年,太原汾河景区率先开建,拉开了全面治理“母亲河”的大幕。一期工程总投资5.6亿元,全长6公里,占地300公顷。河东侧为清水渠,由四道橡胶坝分为三级蓄水湖面,西侧浑水渠,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库灌溉输水。两岸各一条箱形排污暗涵,接纳沿线雨污管道,送至下游污水处理厂。这样的设计,让汾河沿岸的工业生活废水不再直接排入河流,而是通过暗涵进入污水处理厂,使汾河免受污水危害。

随后,汾河二期、三期工程依次启动,如今,汾河南部河道宽阔、花木俊茂,市民随手一拍,都可以成为风景明信片。同时,时隔多年之后,汾河重现了“汾水晚渡”盛景,可供较大船只通行,2019年二青会水上运动的皮划艇、赛艇、龙舟等比赛项目就在此举行。

汾河如镜,绿染两岸。

汾河水清了,岸绿了,又黑又臭的光景一去不复返,不少市民也见证了这一巨大变化。“以前有摄影爱好者在汾河拍到野鸭、水鸟什么的,都要大肆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现在就是拍到天鹅,一个个也低调得不行,为啥?现在谁还没在汾河景区见过个天鹅、水鸟之类的了。”摄影爱好者王先生说。

一手铁腕治理污染,一手科学修复生态,使我市的绿色发展稳步前进。2017年之前,汾河干支流上13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有8个常年为劣Ⅴ类水质。今年6月底,位于我市的3个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

03重塑美颜 九河绿波回归

汾河治理先行,位于市区的“九河”治理也不甘落后。曾经的南沙河虽然紧邻风景如画的迎泽公园,但与迎泽公园的优美风景却格格不入。“我家原来住在牛站,现在你们不一定知道这地方,从牛站绕出去就能到了迎泽公园的南门,当年那条路不好走,一般人不敢走。为啥了?因为隔的个臭水沟,就是现在的南沙河,下面是黑水,两边是垃圾堆,中间只有一个用铁管搭起来的小桥,走上去还怕了。一般人们都不愿意走这条路,宁可绕一段路,走西门。”市民徐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当年在汾河河道的径流中,天然径流占比不足10%,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废水占比高达90%以上。而城中的南沙河、北沙河、北涧河、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小东流河等河流更是饱受废水污水侵袭,成为一条条又臭又黑的沟渠。2016年,我市投入2.6亿元开启了南沙河的治理,河道疏浚清障、铺设雨水管道、城区清水复流、两岸快速路建设……一个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典范工程快速呈现在市民面前。2017年,我市又投资约258亿元,在南沙河生态修复工程治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其余8条河的治理。

“九河治理”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九条河道的综合治理,徐先生逐渐感受到了河道治理带来的变化。“我同学原来住在南沙河边,都不敢开北面的窗户,因为那条河太臭了,一开窗通风臭味就往家里钻,好多年前就闹着要买房搬家。现在,这成河景房了,北面一开窗,就是南沙河,水也清了,景也好了,前两年还重新装修了一下,现在住得可美了。”

而“九河”治理带给更多人的不仅是生态景观的变化,更是交通的便利,24座高架桥、136处下穿通道和84座跨河桥,原来的隔河相望,变成了快速直达,原来的狭窄土路,变成了立体化交通。

“九河”治理的同时,汾河流域的整体生态修复也在持续发力,2018年9月,《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发布。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正式施行。接着,山西全省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启动,这场专项行动累计检查污染源近2.23万个,督办5363个问题,整改完成5294个问题,“清零率”达到98.71%。养育三晋的“母亲河”重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动人容颜。

04山清水秀 龙城风华尽展

水为脉,山为骨,水是城市的血脉,山是城市的骨架。汾河治理让太原血脉流动,四通八达,而东西山的生态修复则让城市体态矫健、气质非凡。

东山惕龙湖被绿色环绕。

西山之南,晋源区不断加大力度关井压采、造林绿化,逐渐修复晋源的水生态,在关闭200多座煤矿的同时,也使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16.75%,变为2019年的28.65%,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全覆盖。2010年开始,晋源区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晋祠景区的天龙山再现瀑布景观,区域内主要河流风峪沟水量逐年增大、水质变清,小区居民家的地下室近期甚至出现清水反涌等现象。泉水来了,晋祠大米也开始复产。如今以花塔、赤桥等村为代表的晋祠大米再次进入市场,让村民通过农业致富的同时,也成为晋源区的一张新名片。

西山之北的万柏林区作为我市的老工业区,煤电、重工、水泥、洗煤、煤焦发运、化工等众多污染企业云集,最多时曾分布着近150座有证煤矿和2000多个私挖乱采的小煤窑。据统计,2008年以前,西山地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我市市区的近六成。一场关停污染企业、打击私挖乱采的行动立即展开,149座有证煤矿被依次关停,2000多个“黑煤窑”被逐个打掉。这些企业关停后,采矿形成的山体破坏面、工业废弃物、城市倾倒而来的建筑垃圾等成为治理的重点。

“西山生态治理怎么做,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给了明确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搬掉千疮百孔的“灰渣山”,把绿水青山的好风景重现出来!”一位参与最初西山生态治理的建设者表示。然而,转型不易,治理荒山、渣山、垃圾山又谈何容易!由于极度缺水,树苗成活率很低。为此,我市下大决心,从紧张的治理资金中抽出1亿元,实施绿化供水一期工程,把20多公里之外汾河二库的水引到了多个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同时,多方寻找林业专家,手把手帮助绿化企业进行森林种植养护。目前,西山已经完成生态修复8万多亩,共建成17个城郊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20多万亩。

西山旅游公路带动经济发展。

西山东山生态修复全面进行的同时,全长约229.5公里的旅游公路也将我市外围的三道山脉串连起来,这就是今年正式通车的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行走在玉带般的旅游公路上,青山叠翠,芳草缤纷,时不时还有小动物攸尔一现,全然是一幅自然天地最美好的模样。东西山旅游公路将沿线68处县级以上人文景观、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6处市级农业旅游点和17个城郊森林公园连接起来。一路下来,中华傅山园、窦大夫祠、土堂村、青龙古镇、店子底支前教育基地、采薇庄园、台骀山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俨然把太原城包围在了一个物华天宝的大美天地里。

修复“三山”生态,让太原气质非凡;焕发“九水”新貌,让城市颜值倍增。科学的治理,持续的发力,让今日太原满城绿色、碧水中流,大写的“幸福”也成为老百姓自带的“表情包”。一个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的太原城,正从宏伟“大蓝图”变成每个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小日子”。

来源:太原晚报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67.6K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法治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法治周刊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高清组图